We Can Hear Your Pulse 记忆中的点滴

人种、国籍、年龄等等全都不一样的这样一群人因为音乐而相遇,我们互相尊敬又互相胡扯,这是何等令人爱怜的和谐时光啊


本文来自ORIGA女士最后的原创专辑《Lost and Found》

 前言

  这套专辑本来计划是在ORIGA出道20周年的精选集发售的同时,只在线发售(数字版)的专辑。其中各曲早在2013年便完成,但是(我们)对内容的细节掌握不足,因此我们打算在今年(2015年)1月ORIGA来日本准备接受新的歌曲录制工作的同时,与她具体研究一番。但是在她来到日本后的第二天(8号)便住进了医院,之后仅过了不到十天,无论如何也想不到17号的早上便是我们永别的日子。虽然已经戴上了呼吸机,但是她依旧以往常的笑容示人,和往常一样地说话,玩电脑...一直到15号。即使如此我们都尽可能地不谈工作,这套专辑的CD化也并没提上日程,所以整体设计也就都无从谈起。也就是说这张专辑的整体设计是在完全没有ORIGA本人参与的情况下创作出来的。只不过,HIMEKAMI、Watusi(COLDFEET)+SUGIZO以及梁邦彦等诸位为这张专辑创作了三首特别曲目,与他们为ORIGA饯行似的心情一样,我们也怀着同样的心情最终完成了这张专辑。愿您能够永远收藏这套“最后的”专辑。

~相逢~

  1991年3月9日,札幌街头春意尚远。踏着前一天留下的积雪走到那间录音室,推开门,她正微笑着迎接我们。没错,那是和我们在病房互相开玩笑时一样的笑容。

  起初,身在札幌曾是我的工作伙伴的S送给我一盘磁带,跟我说:“不管怎么样你先听听。”那真是我从未接触过的歌声和旋律,但并不是因为这几首在录音室录制的原创曲目是由俄语演唱的。也许是因为世界音乐越来越受瞩目,CD的销售量也在逐年上升。我想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只要才能出众,作品就一定会得到好评。这种单纯而简单的想法,便使我决定要帮助ORIGA留住她的音乐。现在想来那时连唱片公司都还没有确定,多少有些意气用事。但在我来看,制作原盘(音源)便意味着全盘管理所有工作,这是我与音乐家合作关系的基础。即便对方只会说很少的几个日语词...

~俄罗斯~

  就这样,91年秋天,我前往新西伯利亚郊外,ORIGA的家中拜访。当然并不是去解释她真的没被奇怪的日本人骗什么的...那时苏联刚刚变成俄罗斯不久,经济上还很不稳定。我对俄罗斯几乎一无所知。而说起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事,比如超市里的货架上几乎什么也没有、飞机内提供的餐点也只是一点面包和煮鸡蛋、街上一入夜就漆黑一片、男人们排队买伏特加的场面、气派的歌剧院,还有一望无边的西伯利亚大地、凛冽的寒风、第一印象并不好还有点内向但其实非常友善的人们。我并不敢断言说,她所创作的音乐中蕴含的独特性就是诞生于这样的环境中。但是深受欧美流行音乐影响的我当时就是这么认为的。

  第二次拜访时,我专程去了她的母校。作为礼物我获赠了一把比低音提琴还大的低音巴拉莱卡琴,只不过这把琴一直被我摆起来没动过。说起来也是很自然的事,那里是有巴拉莱卡琴交响乐的(我当时还感慨了一番),当然也就会有这样的东西。

  96年我第三次拜访那里正好是6月,我为拍摄专辑封面去了那里。气候很好,我认识了很多她的朋友,气氛十分轻松愉快。大概是因为整个社会都在改变吧。当时为了野外摄影而请人推荐了一家俄式烤包子店。那店里烤包子种类之多味道之好,让我疯狂地买了好多,都给我留下了极好的回忆。

~开始~ 1993-1997

  从93年初开始,ORIGA出道的首张专辑正式进入制作阶段。与此同时她也开始了一个人的东京生活,当然她会感到各种不安和不便。但是在各种惊喜的发现(比如虽然是冬天,代代木公园里还有很多绿叶树就是其中之一)中,她好像也很是开心地过着每一天。

  终于开始进棚录音,对于她来说录音室本身,包括各种设备器材,和录音相关的一切都是那么新鲜。我们能够感受到,她对于自己所作的歌曲在外间隆史的安排下能够被最终制作出来,所表现出的那种无以复加的喜悦。但是作为所有日本人中唯一一个对录音并不熟悉的外国人,和她交流上的障碍和感觉上的差异造成的问题也并不在少数。我永远忘不了她眼含泪水站在话筒前决心要录到自己满意的歌声时的样子。话虽如此录音间里也总是飘荡着俄式笑话,欢声笑语不断。

  就这样,完成的专辑附上在屋久岛拍摄的略带神秘色彩的照片作为封面,于转年的1994年5月通过东芝EMI正式发售。这张专辑得到众多的音乐家以及业界其他相关人士的极高评价。担任钢琴伴奏的菅野洋子日后在如“攻壳机动队”等等在内的很多场合都选择了ORIGA这些都不必说了吧。

~结果~ 1998-2000

  经历了与外间隆史和富田惠一合作创作的双盘专辑,以及梁邦彦参与创作的第三张专辑之后,花费了一年多的时间创作的“永遠。”,在98年的9月终于问世了。这些曲目都是被重新写了无数次,并邀请数名优秀的音乐家帮助编曲的大作。正是在ORIGA的音乐经验不断累积,并与她的人生伴侣相识之时,诞生了这部作品。从这张专辑封面中使用的照片上,便可以看到她那种精神上的充实与满足。单曲“Polyushko-Pole”被电视剧所采用获得巨大成功,而“永遠。”也作为俄语流行音乐打入了排行榜。

~回转~ 2001-2010

  99年,第一张精选辑发售,而从这时起她的音乐路也越走越宽。从结婚生子这段时间开始,她开始自己操作器材创作乐曲,甚至包括编曲等工作全部由她亲自进行。她的制作水平也从以前不很熟练的钢琴伴奏加演唱的试听带,逐渐变成了如今十分专业的样本音源。她开始从老友,COLDFEET的Watusi那儿获取自己感兴趣的Club音乐信息,并亲身参与相关活动演出,积极摸索全新的音乐道路。2000年以后的“ERA OF QUEENS”和“AURORA”两张专辑就是在这个阶段诞生的作品。

  2007年秋天在日本的个人演唱会,邀请了她在新西伯利亚的朋友的组合“2+1”共同演出,但也只有那么一次。除此之外参加菅野洋子以及SUGIZO的音乐会以及作为嘉宾参加其他活动的次数都增加了。

~接下来的20年呢?~ 2011-2014

  2010年10月,她与她的朋友一起在熟悉的俄式餐厅庆祝了她40岁的生日。也就是在那时听说了她要举家搬到加拿大去的决定。想来她在20岁时来到札幌住到当地人家里,从那时起已经在日本度过了20年的时光。不但建立了自己的家庭,也确立了自己作为一名音乐家的地位。在我略觉伤感的同时,也期待着她向着更广阔的世界,准备再次展翅起飞的时机再次到来。

  转年的春天,她正式踏上了去往加拿大温哥华的旅程。那正是大地震过后没多久,我很担心万一她被人以为是对日本不管不顾,或者被以为是逃走了的话会怎么样...

  2012年夏天,估计她也该习惯在那儿的生活了,我便启程去了温哥华。那时她还在专心适应英语以及当地生活,所以感觉她的音乐活动还没有完全展开。但看得出,在那样一个自然环境优雅的城市里,她的生活是非常积极乐观的。那之后她开始慢慢认识新的音乐家和经纪人,并开始参加在北美以及欧洲各地举办的日本动漫活动。这张专辑也是在这一时期创作的。

  2014年1月,她再次来到久违的日本。专辑内的小册子里的照片,便是在那个东京大雪漫天的日子里拍摄的。由于她做了乳腺癌的手术治疗,因此饮食上也几乎只剩下蔬菜,人消瘦了不少。即便如此她还是和以前一样快乐地享受着这久违的日本生活。夏天我也曾在不同的地方见过她,比如在荷兰海牙举办的Anime-Con活动上,以及在韩国首尔为一款在线游戏录制歌曲的一间录音室里。每一次看到她都是非常充满活力的,只一点不同的是她已经只能吃些蔬菜水果和坚果之类的东西了。

  最后一次和她一起吃饭,是在首尔的猪蹄店!在首尔的那段时间,偶尔有梁邦彦策划举办的音乐活动,所以我也去看了看。演出结束后被他带到那家店,当然ORIGA只能吃菜,而我俩则一边啃着堆得如山高的猪蹄一边喝着韩国烧酒。

  不知为何这场景在她去世后深受打击的我的脑海中不断出现。人种、国籍、年龄等等全都不一样的这样一群人因为音乐而相遇,我们互相尊敬又互相胡扯,这是何等令人爱怜的和谐时光啊。那时虽然只有三个人,但是有时我也会强烈地感到那些通过音乐与她相识的人好像全都出现了。

  无法看到ORIGA接下来的发展这是我终身的遗憾,但我还是要再一次感谢长眠于故乡西伯利亚大地的她。此外,我也要向收藏这最后的专辑的所有朋友致以深深的谢意。

(文中省略敬称)

2015年9月

高桥信彦

遠風報

如风般的旅途 终将消逝,成为传说 请和我一起聆听那远风之声 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络等请私信至远风报微博

0コメント

  • 1000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