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年之舞

在略显昏暗的常行堂中上演的那单纯、朴素的舞姿中,还有些许王朝之风雅,甚至有些梦幻


译自《平泉今昔》(读卖新闻社盛冈支局编.1980)


  中尊寺中,以国宝“金色堂”为首,众多的文化遗产遗留至今。“赞衡藏”中所藏的文物中,仅被认定为国宝和重要文物的就达到三千件之多。与此相比,毛越寺中残存的佛像和其他工艺品数量极少,而跻身国宝、重要文物行列的文物更是一件也没有。但是,以大泉池为中心的庭园,则将平安时代的净土庭园样式保留至今,作为一处重要遗址,其被指定为相当于国宝级文物的国家特别史迹、特别名胜。

  不管是中尊寺还是毛越寺,都是组成平泉文化不可欠缺的一部分。然而两寺如今的保存现状却正好相对。也因此,它们分别被称为文化财产的中尊寺,历史遗迹的毛越寺。而那毛越寺中,还有另一样,和净土庭园一样绝对不能忽视的东西。那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无形文化财)“延年之舞”。

  延年之舞,指的是佛寺中法事或神社祭礼中用于供奉的舞乐。延年,乃是祈愿天下太平,五谷丰登;取人乐溢满,寿命延续之意,平安时代中期,以规模较大的寺庙及神社为中心开始兴起,在镰仓时代兴盛、直到室町初期。

  在奈良的兴福寺、东大寺、法隆寺、药师寺。京都则有延历寺、园城寺。以及山口县的仁平寺、福冈县的总像神社等都有曾经上演的记录。

  只是,这些绝大部分都已失传,今天依旧还留存下来的,只有中尊寺白山社、秋田县鹿角的大日堂、岐阜县长泷的白山社等等几处而已。

  在毛越寺,自古以来的(舞乐)形态几乎被完整地保存了下来,表演形式也与其他几处相比要多很多。这延年之舞,原本是每年正月二十日,在常行堂举行的“常行三昧供修法”之后献上的内容。

  在“常行三昧供法要”之后,晚上九点左右,延年之舞开始。首先是“呼立”。之后按“田乐跃”、“祝词”、“老女”、“若女”、“稚儿舞”、“敕使舞”、“延年之能”、“舞乐”的顺序进行。全部完成已经到了午夜。

  在略显昏暗的常行堂中上演的那单纯、朴素的舞姿中,还有些许王朝之风雅,甚至有些梦幻。

  毛越寺一山僧众,代代都明确分配着“舞”、“语”,以及笛子太鼓等分工。所有这些都依靠口口相传传承至今。此外,为了不使此地延年与其他流派混同,在毛越寺,自古就严格禁止本门修习中尊寺的“申乐”。

  八百多年前的古老仪式能够保存至今,全要归功于这一山僧众,那守护传统技艺的一番苦心。

  在不久前的五十二年(公元1977年---译者注)五月,(延年之舞)和“常行三昧供”的修法一起,被认定为重要非物质民俗文化遗产(重要无形民俗文化财)。延年之舞被指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国只有两例,毛越寺,和长泷的白山社。

  如今,继承这延年之舞的,是一山的僧侣,以及小中高学生共二十余人。他们每月都定期进行联系,努力地保护着传统艺术。

  四十四年(1969年---译者注)又重新制作了预计使用十年的表演用服饰。四十六年(1971年---译者注)又在本堂外搭建了一处露天舞台。如今在正月二十日晚间的“常行三昧供”以外,春秋两季的“藤原祭”以及六月到七月的“菖蒲祭”中也会对外进行展示。

  樱花落|延年之舞|未尽之。某年春天,造访毛越寺的俳句诗人大野林火讴歌一首。背靠净土庭园的延年之舞,明朗、开放。宛如平安绘卷般华丽。

  • 《老女》----出自姬神《浄土曼陀羅 ~平泉毛越寺法楽会浄土庭園コンサート》

遠風報

如风般的旅途 终将消逝,成为传说 请和我一起聆听那远风之声 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络等请私信至远风报微博

0コメント

  • 1000 / 1000